2025年10月6日,日本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环境省联合发布《关于修订含有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作为杂质的化学物质处理方法的通知》,对相关化学物质的管理与信息传递提出新要求。
此次修订基于《化学物质审查及制造管理法》(《化审法》)的评估以及关于未来化学物质对策方向的审议会中提出的“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对应”等内容,调整了作为杂质含有的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的处理规定。
具体内容如下:
信息传达要求
根据修订,若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作为副产品或非副产品中的杂质存在,并采用最佳可用技术(BAT)进行管理,则可不视为《化审法》管制的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处理。但鉴于该类物质具有难分解性、高蓄积性及有害性等特点,各环节(包括制造、运输、使用及废弃物处理)仍需注意其潜在风险,防止污染环境或违反其他法规。
因此,企业应加强相关化学物质的管理与信息传递,记录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并确保在出货时通过安全数据表(SDS)记录作为杂质含有的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向下游用户提供准确信息。
设定标准值的相关情况
- 塑料再生材料的管理
使用废旧塑料生产的再生材料,可能含有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杂质,因此在其制造和进口时确认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的含量并进行适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若该类物质已设国际管理值,日本亦采用相应上限值进行管理。企业需确保产品中相关物质含量不超过规定上限值,并向三部门提交备案文件,即可进行制造或进口。同时,企业应持续致力于降低杂质含量,并在备案中向三部门说明相关措施。
此外,未设定标准值的物质,则需按常规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管理,并履行BAT报告义务。
- 副产化学物质的处理
对于副产的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如六氯苯(HCB)、多氯联苯(PCB)、短链氯化石蜡(SCCP),若已有国际管理上限值,企业可依该标准进行管理,无需报告自主管理上限值的设定依据。但仍需在文件中向三部门说明进一步降低含量的措施。
https://www.meti.go.jp/policy/chemical_management/kasinhou/about/251006bat_oshirase_kaitei.pdf

